学习都江堰“千年老店”的生态系统智慧
发布日期:2018-02-06 11:07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它历经2200多年沧桑,包括5.12强烈地震在内的众多危机,至今仍发挥着分水、导水、引水、排沙、泄洪、灌溉、饮水等功能,保持着青春活力造福于人民,而同时代的罗马澡堂、巴比伦花园都已灰飞烟灭。这一伟大的“千年老店”水利工程长盛不衰的“秘密”引来世界各地的学习参观者甚至众多跨界学习者。

在华为创业20年的大会上,任正非系统地思考了华为20年的成败得失并作了《深淘滩,低作堰》的讲话,就是任正非多次游览都江堰之后的商业智慧总结,在这里他找到了华为的生存之本。文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:李冰留下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的治堰准则,是都江堰长盛不衰的主要“诀窍”。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,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。华为公司若想长存,这些准则也是适用于我们的。深淘滩,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,降低运作成本,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。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。我们的任何渴望,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,别指望天上掉馅饼。低作堰,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,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,多一些让利给客户,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。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。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,就是华为生存之本。
是什么原因使得都江堰能够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?这给那些希望能够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什么启示呢?长基咨询的顾问综合总结了三点都江堰的长寿基因:
一、尊重规律、堵不如梳的企业治理哲学
李冰建设都江堰的方法可以追朔到大禹治水的思想,顺着水的自然流势无为而治,都江堰不过是在岷江中顺着水流建了一个分水堤,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。内江的水经过宝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,外江的水顺流而下。都江堰朝向上游的端头称为鱼嘴,它将岷江水劈成两部分,在内江与外江之间进行了第一次分水。 在都江堰的尾端是飞沙堰,依赖于它适中的高度进行第二次分水,在洪水季节,水流将从飞沙堰之上泄到外江。选址也非常符合自然的规律,都江堰东部正是现在的成都平原,这个平原形似一把张开的纸扇向东南倾斜,而都江堰市城西一带恰好处在扇形平原的顶端。这种自然倾斜地形,是修建水利工程最有利的地形,它可以不打坝,只修堤,开渠引水灌溉。李冰合理利用地貌条件、河床形态对水流影响,成功地利用弯曲河床和分汊河床的自然规律指导工程建设,利用自然规律之力来“维护”都江堰的持续运营。假如由现代人来建都江堰,很可能建成一个大坝。由于泥沙较多,中国水坝平均寿命只有50年,泥沙较少的美国水坝平均寿命也不过300年。“堰”和“坝”的区别,实际上是两种管理思想的区别:“堰”是纵的,它顺水而建,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,在达到引水目的的同时,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;“坝”是横的,给人的感觉就是蛮横霸道(“坝”的繁体字就是“壩”),意味着对水力的强硬抗衡,对水流的强力阻遏,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,体现着强制秩序,它内力没有得到疏解,必须不断依靠外力来维持,并且不断的产生内在冲突,其应力不断积聚,一旦溃决,所带来的灾难往往是难以估量的。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,建成以后对于下游的土壤、水文等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。都江堰顺应自然规律、堵不如梳的治水哲学,也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治理带来方向性的思考。
二、系统性思维
都江堰工程由鱼嘴(分水堤)、飞沙堰(溢洪道)、宝瓶口(引水口)三大主体工程构成。它们有机的组合,配套严密完整,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、排洪、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。都江堰各子系统之间的布局浑然一体,功能相互依赖互补,体现了全局性与层级结构的系统性思维,确保了洪水季节不涝、枯水季节不旱。都江堰治理之前犹如洪水猛兽,洪涝灾害严重,成都平原生态系统极不稳定,经过李冰父子巧夺天工系统化的治理后,平衡好了上中下游生态,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,人改善了天这个生态系统,润泽了成都平原40县,才有了成都老百姓生存的基础,成就了天府之国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都江堰得到了最佳的体现。企业也是一个大系统,很多的企业处于混沌状态系统极不稳定,各个子系统之间不协调甚至冲突、流程不顺、各自为战等问题,李冰之前的前人缺乏系统考虑的治水都失败了。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李冰这样的领导来系统的治理,只有企业生态系统稳定了,这个企业才真正谈得上是成熟的企业,企业治理需要系统思考才能长治久安。
三、底线思维
李冰为避免内江河床泥沙淤积,除采取侧面排沙方法外,还总结出“深淘滩、低作堰”的方法,对内江河床淤积的泥沙每年进行一次淘挖,称为岁修。所谓“深淘滩”,就是对内江河床淤积的泥沙必须清除淘挖到一定的深度。究竟淘挖到什么深度合适?据传李冰为了找到这个合适深度,曾多次观测、实验,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深度,在这个深度的位置河床底下,曾埋了一个石马作为标记(现代改为三个卧铁),要求以后每年岁修,淘见石马淘沙就终止,即淘沙达到了标准深度。假若淘挖深度浅于石马埋藏深度,河床仍继续淤积抬高,对排沙不利,而且影响外江和内江的流量分配;若淘挖超过此深度,等于人为的相对降低了河床临时侵蚀基准面,河流的活力复活,侵蚀作用反而加强,泥沙增多,加重了排沙的负担,会使输沙、来沙失去平衡。同时李冰还在白沙邮(渠首上游约l公里处)作三石人,立于水中,“水竭不至足,盛不没肩”(《华阳国志》)。如果水位低于石人的脚,下游就会旱,水位高于石人的肩,下游就会涝,此举开创了中国古代通过目视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水位的先河,确保了成都平原常年的旱涝保收。都江堰启示我们:企业经营同样也需要底线思维,有些企业没有底线,什么产品热闹、流行就做什么,随波逐流全然忘记了企业的方向和原来的初心;有些企业在行业鼎盛时不懂得和合作伙伴、员工分享,因而在行业或企业危机时却无人相助陷入倒闭。
是什么原因使得都江堰能够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?这给那些希望能够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什么启示呢?长基咨询的顾问综合总结了三点都江堰的长寿基因:
一、尊重规律、堵不如梳的企业治理哲学
李冰建设都江堰的方法可以追朔到大禹治水的思想,顺着水的自然流势无为而治,都江堰不过是在岷江中顺着水流建了一个分水堤,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。内江的水经过宝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,外江的水顺流而下。都江堰朝向上游的端头称为鱼嘴,它将岷江水劈成两部分,在内江与外江之间进行了第一次分水。 在都江堰的尾端是飞沙堰,依赖于它适中的高度进行第二次分水,在洪水季节,水流将从飞沙堰之上泄到外江。选址也非常符合自然的规律,都江堰东部正是现在的成都平原,这个平原形似一把张开的纸扇向东南倾斜,而都江堰市城西一带恰好处在扇形平原的顶端。这种自然倾斜地形,是修建水利工程最有利的地形,它可以不打坝,只修堤,开渠引水灌溉。李冰合理利用地貌条件、河床形态对水流影响,成功地利用弯曲河床和分汊河床的自然规律指导工程建设,利用自然规律之力来“维护”都江堰的持续运营。假如由现代人来建都江堰,很可能建成一个大坝。由于泥沙较多,中国水坝平均寿命只有50年,泥沙较少的美国水坝平均寿命也不过300年。“堰”和“坝”的区别,实际上是两种管理思想的区别:“堰”是纵的,它顺水而建,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,在达到引水目的的同时,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;“坝”是横的,给人的感觉就是蛮横霸道(“坝”的繁体字就是“壩”),意味着对水力的强硬抗衡,对水流的强力阻遏,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,体现着强制秩序,它内力没有得到疏解,必须不断依靠外力来维持,并且不断的产生内在冲突,其应力不断积聚,一旦溃决,所带来的灾难往往是难以估量的。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,建成以后对于下游的土壤、水文等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。都江堰顺应自然规律、堵不如梳的治水哲学,也给我们今天的企业治理带来方向性的思考。
二、系统性思维
都江堰工程由鱼嘴(分水堤)、飞沙堰(溢洪道)、宝瓶口(引水口)三大主体工程构成。它们有机的组合,配套严密完整,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、排洪、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。都江堰各子系统之间的布局浑然一体,功能相互依赖互补,体现了全局性与层级结构的系统性思维,确保了洪水季节不涝、枯水季节不旱。都江堰治理之前犹如洪水猛兽,洪涝灾害严重,成都平原生态系统极不稳定,经过李冰父子巧夺天工系统化的治理后,平衡好了上中下游生态,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,人改善了天这个生态系统,润泽了成都平原40县,才有了成都老百姓生存的基础,成就了天府之国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都江堰得到了最佳的体现。企业也是一个大系统,很多的企业处于混沌状态系统极不稳定,各个子系统之间不协调甚至冲突、流程不顺、各自为战等问题,李冰之前的前人缺乏系统考虑的治水都失败了。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李冰这样的领导来系统的治理,只有企业生态系统稳定了,这个企业才真正谈得上是成熟的企业,企业治理需要系统思考才能长治久安。
三、底线思维
李冰为避免内江河床泥沙淤积,除采取侧面排沙方法外,还总结出“深淘滩、低作堰”的方法,对内江河床淤积的泥沙每年进行一次淘挖,称为岁修。所谓“深淘滩”,就是对内江河床淤积的泥沙必须清除淘挖到一定的深度。究竟淘挖到什么深度合适?据传李冰为了找到这个合适深度,曾多次观测、实验,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深度,在这个深度的位置河床底下,曾埋了一个石马作为标记(现代改为三个卧铁),要求以后每年岁修,淘见石马淘沙就终止,即淘沙达到了标准深度。假若淘挖深度浅于石马埋藏深度,河床仍继续淤积抬高,对排沙不利,而且影响外江和内江的流量分配;若淘挖超过此深度,等于人为的相对降低了河床临时侵蚀基准面,河流的活力复活,侵蚀作用反而加强,泥沙增多,加重了排沙的负担,会使输沙、来沙失去平衡。同时李冰还在白沙邮(渠首上游约l公里处)作三石人,立于水中,“水竭不至足,盛不没肩”(《华阳国志》)。如果水位低于石人的脚,下游就会旱,水位高于石人的肩,下游就会涝,此举开创了中国古代通过目视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水位的先河,确保了成都平原常年的旱涝保收。都江堰启示我们:企业经营同样也需要底线思维,有些企业没有底线,什么产品热闹、流行就做什么,随波逐流全然忘记了企业的方向和原来的初心;有些企业在行业鼎盛时不懂得和合作伙伴、员工分享,因而在行业或企业危机时却无人相助陷入倒闭。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一天《学习都江堰的生态系统》课程推荐:
课程大纲(上午课程讲授+下午现场参观)
第一模块 都江堰与古圣先贤的生态思维
1.1 都江堰与古圣先贤的生态思维
1.2 老子《道德经》水的生态思维
第二模块 都江堰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思维
2.1 都江堰整体规划中的生态思维
2.2 都江堰引水系统中的生态思维
2.3 都江堰排沙系统中的生态思维
2.4 都江堰控水系统中的生态思维
第三模块 都江堰对商业生态系统启示录
(上午课程讲授)
(第2期学习都江堰生态系统)

(第1期学习都江堰生态系统)

(第1期学习都江堰生态系统)
客户评价:
通过学习都江堰的生态系统培训与学习,从而影响了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向,做每一个项目,就是目标,为公司贡献更大的品牌。
这次学习收获很多,生态系统性思维是我们应该继续强化的认知。
整个生态学习之旅,收获颇丰,建议公司每个季度组织一次。
- 上一篇:项目经理服务流程执行技巧
- 下一篇:没有了